您的理解是我最大的动力!我会努力带来更多优质内容!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,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,请知悉。
文丨博恩话史
编辑丨博恩话史
7月1日,斯科特·贝森特在福克斯镜头前一边承认“中国已经恢复部分稀土磁体出口”,一边催促北京“加快供应速度,回到4月4日前的标准”。整场表演看似客气,实则像极了饭局上掏空你酒杯后,还要你“再整一瓶”的人。脸皮薄的以为这是邀请,听明白的都知道是勒索。
更讽刺的是,正是美国两个月前亲手把这局棋推向临界点。
4月4日,中国商务部对钐、钆、铽等7类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。这不是封锁,也不是制裁,而是一次极其精准的国家资源调控——对内是产业升级,对外是杠杆。在国际上讲,这是合法主权;在美国眼里,却是“断货威胁”。
于是美国F-35战斗机的产线开始咯吱作响——每架要用417公斤稀土,停不了;特斯拉电机瞬间加价500美元,因为铽涨了两倍。更可笑的是,美军主战装备有87%依赖中国稀土,结果华盛顿率先开火,自己先炸了自己的库存。
现在倒好,倒打一耙的成了“需求方”。
贝森特的发言不是外交辞令,而是一次试探:想看中国有没有退让余地,有没有“重回供货轨道”的动机。但美方没说的是,中国6月就已经释放过一次善意——特批对通用、福特的供应商发放临时许可,这种姿态说白了就是:“你喊停,我停;你要货,我给——但限时供应。”
这6个月期限就是中国布的局——不是开闸放水,而是观察窗口。如果你老老实实守协定,咱们还能谈;但如果你一边喊着“要合作”,一边把中国企业继续往制裁清单上扔,那不好意思,后门不再开。
中国不是没记性。4月的出口管控前,北京已经被美欧一次次坐地起价:要稀土,要芯片,要电池材料,但回手就是制裁、封杀、技术断供。中方搞的是国家安全对等机制,美方理解成“你家仓库我说了算”,这种双标思维,才是今天这场对话迟迟走不通的真正原因。
而这一次,中国显然不打算再陪他们“表演”。
稀土出口新规早就摆上台面:技术人员要实名报备、产业链环节要透明溯源、出口许可附带动态审批——你想拿走资源,就别惦记顺手牵羊。美国中情局前脚刚在社交平台公开“招人”,中方后脚就封死了稀土产业链的漏洞,这不是谁挑事谁收拾的节奏,是早就准备好的“系统反制”。
而在对比面前,美欧更显心虚。
美国内布拉斯加的稀土项目雷声大雨点小,选址难、成本高、工艺落后,三年预算打水漂;欧盟喊得响,但到现在连个统一标准都拉不出,日本技术虽硬,原料九成都还得靠中国。
反观中国——北方稀土一季度净利暴涨727%,宁波韵升磁材出口增长40%,中科院研发的铈磁体刚刚发布,稀土应用的下游产业链正从“靠资源”转为“吃技术红利”。
简单一句话:别人还在为矿石争吵,中国已经在卖成品。
特斯拉叫嚷“无稀土电机”也不过是场公关烟雾弹——业内人都清楚,稀土带来的高扭矩和能效,是电动车续航里程和性能的核心壁垒。靠电机去稀土?就像要飞行员不靠重力飞一样,不是不可能,只是性能别指望。
更关键的,是美国的“贪”暴露得太明显了。
一边要中国继续输出战略资源,一边在塑料、芯片、航空材料等全线加压,还想绑架稀土供应链作为谈判筹码。中方只用了一个动作就回敬过去:稀土出口,不再按老套路批,而是看你下一步怎么走。
这就是今天的现实:不是谁缺资源谁跪下,而是谁控制节奏谁说了算。
贸易谈判的底线是对等,合作的基础是互信。中国不是冤大头,市场可以开放,但国家底牌不能被翻。对美方而言,真正的问题不在中国“出口管不出口”,而在它自己“既想拿中国的稀土,又不想给中国公平的市场地位”。
现在再想“回到4月4日”,恐怕晚了。
这不是中国卡你供应链,而是你当初主动掀桌,今天桌子摆回来了,谁该先赔账,谁该先认错,大家心里有数。别拿双标当底气,也别把中方的克制当软肋——这场牌,中国打得起,也收得住。
配配查-配配查官网-配资证券网-股票配资公司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